第 四十六 章_八十年代翻身记
笔趣阁 > 八十年代翻身记 > 第 四十六 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 四十六 章

  正月十五宜开市,姜宁的店选在元宵开张。

  她一大早就起来了,收拾妥当往市里赶去。

  同行的还有赵向东和许卫国,前者是特地请假来支持媳妇儿的,后者则是正常休假。

  许卫国不用攒假期回老家,他是正常被安排假期的,他今天回杨市看爸妈儿子,顺道去姜宁店里转转,以作庆贺。

  一行三人,后勤车还没位置,干脆就向部队借了吉普车,直接开车得了。

  军用吉普直接开进西河坊,在拐角靠墙停下,走几十米去店里。

  常金兰石小兰等人已经在等着上工了,还别说,男人和女人的震慑力到底是不同的,往常闲暇喜欢家长里短的妇女们,一见两个一身军装的高大青年跟在女雇主身后,瞄两眼立即噤了声。

  赵向东接过钥匙,两男人搬开厚厚的门板,把开店门的活干了起来。

  姜宁笑吟吟为双方介绍一下,大伙儿点头打过招呼,常金兰几个已经自觉穿过后门,往小加工场去了。

  计件提成的效果已经凸显,不用多加监督鞭策,女人们会马不停蹄踩着缝纫机踏板,更有甚至如石小兰,她家婆婆做午饭,常常迟退早到,吃个饭就来,铆足劲儿拼命干。

  作为一个关心员工的老板,姜宁还常劝对方注意休息,石小兰一句没事,就继续埋头苦干。

  员工积极到底是好事,她劝过几遍没效果,只能搁下了。

  “嫂子,这店布置得不错呀。”

  大方整洁,新式吊挂架,能直接将衣服呈现到顾客眼前,而且也没设柜台挡着,没有那种拒人千里高高在上感。

  许卫国环视一圈,“这看着让人舒服。”

  当然,吊架上的衣服更吸睛,一反满街灰蓝青绿,店里待售成衣颜色繁多,过半数欢快明艳,珊瑚红象牙白,紫丁香宝石蓝,缤纷夺目。

  配上市面没有款式设计,刚过膝的海蓝色印花连衣裙,蝴蝶系带领口,微微宽松却不肥大,中间配一条白色小皮带;象牙白的小圆领收腰小衬衫,配一件休闲款的淡紫色小外套,等等等等。

  许卫国啧啧称奇,虽然他不大懂得女士服饰,但审美观还是有的,“嫂子,你就该做这个。”

  眼光判断力他不缺,环视一圈,他目光最后露在左侧下排吊架上,这里有一大半都是喇叭裤。

  “嗨,嫂子,你连这个都弄出来了!这可真赶上了趟。”

  眼下喇叭裤的风,已经从港台刮过来了,风靡了京城上市这几个走在国内潮流最前沿的大城市,并迅速往其他大中城市蔓延。

  姜宁当然不会忘记席卷80年代的喇叭裤,刚好看过姜红兵年前从京城带给她的那两条毛呢裤,虽裤脚不算过分大,但明显是喇叭形的,她立即察觉了商机。

  喇叭裤这玩意,不是跟上风潮,提前拿出来很突兀,姜宁本来正嘀咕着时机,这下正好了,年后开卖既喝上头汤,也合情合理。

  许卫国不感冒喇叭裤,但他家这位置见多识广,一眼就认出来了,姜宁笑笑,“我二哥年前给我带了京城的毛呢裤,就是这个款的,我觉得呀,杨市该马上流行起来了。”向京城看齐嘛。

  “对,就是这个理儿。”

  许卫国十分赞同,他看过一圈,认为姜宁这店足够有前景,就不再多说,转头走到赵向东身边,锤了一记肩膀,笑道:“兄弟有福气哈。”

  娶的媳妇盘靓条顺,大方良善,还是个极能干的,这不是大大的福气吗?

  “那是。”

  赵向东正弯腰将墙角堆的木衣架收拾好,这是姜宁昨天将衣服上货架没用上的,昨晚赶客车没来得及放好,就先搁着。

  他进门见了,不用媳妇使唤,就利索收拾起来了。

  赵向东不懂得时装,但正常审美还是有的,店里的衣服配色得体,设计新颖明显比外头提了不止一个档次,他正满心自豪。

  被夸的人是他,他一般都谦逊一二,但换了夸他媳妇,他只有骄傲的份。

  赵向东一脸心满意足,许卫国啧啧两声,“看把你能的!”

  将衣架一一放进布袋子里装好,赵向东直起腰,他不小心碰到挂架上的一个牌子,忙伸手扶了扶。

  他视线往牌子上一瞥,愣了愣,当即惊讶道:“宁宁,这裙子卖十八块?”

  赵向东确实挺讶异的,这条海蓝色印花连衣裙,面料是现在持续火热的“的确良”,一条裙子大约用七八尺布吧。

  “的确良”由于国家这几年大力生产,不再依赖进口,现在价格已经基本与棉布持平了,五六毛一尺,这裙子面料加小皮带等成本,约摸五六块。

  店里买衣服不用布票,那就再加上布票价值几块钱,这裙子八.九块钱肯定能做好。

  虽然开店要人工店租,但布料批发肯定比零售价格低些,可以持平了。姜宁刚才说过,这衣服明码标价,那这一条裙子就翻倍赚了,赵向东真心觉得有点高。

  他舍不得直接打击媳妇儿积极性,只委婉说道:“宁宁,这裙子价格怕是有点儿高。”

  有人买吗?

  姜宁还未答话,许卫国已经笑道:“东子,肯定有人买,要我说,这价格订得合适,甚至还能再高点。”

  这款式值这个价。

  什么时候都有穷人有富人,就算早些年闹革命的时候,还有宽裕的人群呢,更甭提现在改革政策已经下来一年多了。

  不提那些闷声发财的小摊贩,就许卫国所知,他那圈子拿着批条先一步吃肉的人就不在少数,不管兼职全职,手里都攥上大把票子。

  许卫国好几个堂哥表哥都有参与,亲戚或多或少都投了些钱进去,包括他家和他本人,虽然没多管,但大体的事他也知道。

  杨市荷包鼓囊的人绝对不少,钱是正常来源,花着也不需要遮遮掩掩。

  而且除去花钱无顾忌的那拨,还不要忘了那些没有太大家庭负担的职工们,咬咬牙就能买一件了,这部分人基数才是庞大的。

  十八块钱一条裙子,市场绝对能消化的。

  许卫国圈着兄弟的肩膀,笑了笑,“舍不得买的,你标十块八块也没用,买得起的想掏就掏了。”

  话糙理不糙。

  赵向东很了解兄弟眼界,既然有市场,他就不多说了,“嗯,那就好。”

  姜宁花了多少心思,没人比他更清楚了,店里要是不顺,他心疼自个媳妇呢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pcmb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spcmb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